【網購騙案】去年網購騙案6120宗涉7,150萬元 佔科技罪案近4成警方籲保留交易資料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4/14 04:00

分享:

分享:

近年網上購物騙案橫行,警方建議市民交易時可保留交易資料,方便警方追查。

近年網上購物騙案橫行,警方由2017年接獲1,663宗,飈升去年6,120宗,損失金額達7,150萬元。即使去年案件數字及損失均較2020年微跌,但網購騙案仍佔全年科技罪案近4成。

警方指,騙徒主要以時令物品行騙,包括新冠快速測試劑、退燒藥等,建議市民交易時可保留交易資料,如對話和付款紀錄,方便警方追查。

男子購名錶 遭女網友騙130萬

警方去年錄6,120宗網上購物騙案,損失金額達7,150萬元,當中一名男子在網上徵收名錶,誤信聲稱可代購的女網友,先後存入130萬元到女子的本地銀行戶口,以購買9隻名錶,惟收款後即失聯,幸警方最終成功拘捕該名女子。

另有一名醫療物資供應商董事,獲3名騙徒訛稱可介紹在泰國購買60多萬盒醫療手套,遂滙款1,500多萬元到泰國的銀行戶口,警方仍於追查當中。

網罪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表示,騙徒普遍假扮賣家,在社交平台、二手買賣網站等出售商品,當中貨品「包羅萬有」,手機、海鮮、水果、門票一應俱全,標榜價錢較市價低,再透過銀行轉帳、轉數快或儲值支付工具收取貨款,之後便失聯。

單是去年第四季錄得的1,985宗網購騙案中,逾75%發生在社交平台、16%在二手買賣網。范俊業相信,由於平台不會驗證用戶真實身份,亦容許用戶隨意更改帳戶名稱,騙徒行騙後可即時改名重施故伎,市民亦難以察覺。

時令物品行騙 64%轉數快收款

電子支付盛行下,去年第四季網購騙案中,近64%(1,268宗)的個案,騙徒均利用「轉數快」系統收取騙款,另外16%直接經儲值支付工具收款, 騙款一旦流出香港境外,警方就更難追查騙款去向。

范俊業指,「轉數快」雖採用實名登記,令市民誤解受騙風險較低,但「轉數快」只是連繫銀行與儲值支付工具的金融基建,具體認證用戶身份的標準,視乎個別銀行和機構而定,部分連接「轉數快」的支付工具,亦接受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驗證身份。騙徒收款後,同樣能轉帳至境外錢包套現。

消委會投訴及諮詢部首席主任何應富稱,今年首3月接獲的網購投訴較去年同期多逾8成,如涉刑事成分會轉介執法部門調查,提醒市民認清交易對象,亦要避免轉帳至個人戶口。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TOPick新聞「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」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CrwGul

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:https://bit.ly/3xdMkJc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蘇文軒